山东航空学院艺术学院围绕“德艺双馨、知行并举”院训,以培养“认识美、表现美、创造美、践行美”的地方性、应用型、复合型艺术人才为指导思想,突出学科专业核心地位,注重人文素养,强化学科专业素养和艺术理论知识,聚焦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训练,致力培养“文化传承与美育服务的引领者、艺术表现与跨界融合的探索者、艺术力量推动社会创新的践行者”。
艺术学院现设有视觉传达设计、数字媒体艺术和美术学、音乐学、舞蹈学5个本科专业;设计专业硕士设有服务设计、产品设计、传达与媒体设计三个研究生专业方向。现有教职工104人,全日制在校生1150余人,其中专任教师98人,教授5人、副教授29人,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,中国美术家协会、音乐家协会会员10余人。
近年来,艺术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“一体两翼、三融四美”的人才培养体系,形成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体,以职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“两翼”的育人理念;不断探索“课内外融合”“校内外融合”“德艺融合”的“三融”育人举措,致力于“四美”人才培养。学院坚持“以美育人、以美塑人”,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,2024年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点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办的审批,音乐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,美术学专业顺利完成认证专家进校工作;探索项目化教学,实施“产学研”融合、“校政企”融通的“校内外融合”的教学模式,持续推动“立德”与“筑艺”的双向融通,构建起相互交叉、相互促进、切实可行的育人举措。主动服务学校美育建设,打造学校美育品牌。
学院借助学校航空平台,发挥黄河三角洲地域文化艺术资源优势,持续开展科学研究与团队建设。围绕黄河三角洲民间艺术、航空审美文化、传统文化创意转化与美育服务等方向开展研究与实践,打造航空审美文化研究特色,实现以美育人和成果转化。学院现为“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”,建设有“山东省剪纸文化研究中心”“山东省公益广告研究基地”“空天审美文化研究中心”“黄河三角洲文化创意研发中心”“黄河三角洲民间音乐研究所”“学校美育研究中心”等。
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可喜成果:科研方面,立项纵向课题80 余项,其中,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,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,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创作项目1项,其他省部级课题10余项,市厅级课题60项,到账横向服务经费1000余万元;出版教材著作30余部,发表论文200余篇,获得金陵百家金奖1项、泰山文艺奖3项、美术群星奖3项等各级各类科研获奖100余项。教学方面,获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,省级一流课程1项,省青教赛三等奖1项。主持省级精品课程群1项,省级一流课程1门;参加省级及以上艺术展演120余人次,获奖60余项;学生考研率在15%左右;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1200余项,优秀组织奖20余项;立项“大创”项目30余项;学生在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中,“乡村旅游,景上添画”实践团队获得“全国优秀团队”称号,受到教育部、团中央表彰。
学院立足自身人才资源优势,积极开展社会服务,助力区域文化经济发展。目前,学院与滨州市教育局、滨城区、开发区教体局及所属学校、滨州市美术馆、博物馆、滨盛文旅集团、山东海瓷集团、愉悦家纺有限公司、青岛东唐影视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,建有“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学院”。近年来,学院在文旅产品创意设计、传统地域文化艺术双创转化、重大节庆音乐舞蹈编演、主题性美术作品创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服务社会需求,在服务社会美育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。
未来,艺术学院将继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秉承“根植齐鲁丰厚文化,融合时代审美创新,服务区域社会发展,培养创新艺术人才”的办学理念,不断强化学科引领与特色内涵发展,不断提高教科研质量和育人水平,为社会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贡献艺术力量!